采访: 马吉德·可汗博士, 北京科技大学

SCOLAR 尤莉雅: Dr. Majid Khan, 很高兴见到你!

下午好!我是马吉德·可汗博士,我于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获得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自2020年起,担任北京科技大学的全职教师。

除具有广泛的专业和学术背景,我还担任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的副会长。我积极推动中巴以及和其他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科技合作。

尤莉雅: 许多来自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的青年希望在中国接受高等教育。请问,在中国申请博士学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上合国家青年申请中国的博士学位时,应根据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在重要事宜上提前做好准备。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向未来的博士候选人建议考虑下列因素:

1. 根据硕士的学习研究经验,制定一份3-5页简洁而有力且全面而专业的报告。附上一份醒目的简历,重点突出自己的学术成就和相关经历。

2. 根据相关专业排名,认真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大学。查找相关院系并找到与您研究方向一致的教授。研究教授的个人资料,了解他/她感兴趣的领域和以前的工作成果。

3. 用简洁的语言撰写一封专业的电子邮件,用4-5句话概括。尽量不要附上简历,如果没有推荐信的话。考虑到申请人数众多,简短提出一个有吸引力的想法,对于引起教授的注意是至关重要的。沟通早期谨慎请求教授给予一份录取通知书。

4. 通常需要正式的线上面试后,教授才可能提供录取通知书。一般,面试问题围绕着学历、以前的研究经验、语言能力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精心准备一份研究报告是非常有利的。

5. 面试期间,请使用通俗易懂的英语,清晰而简洁地回答问题。为得到导师的肯定,请有理有据地阐述你所选的研究方向。

6.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请将您所有的毕业证书及其他证书汇总,并在外交部和中国驻贵国大使馆及相关公证机构进行认证。此外,准备2-3份来自你获得硕士学位与毕业证的大学的推荐信。

博士研究生的后续申请流程与硕士研究生申请流程一致,只是许多大学需要中文能力。因此,最好在申请大学之前,就开始准备您所在国家的HSK-4级考试。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SC)对外国留学生博士学位入学的具体要求可能因大学和课程而异。

尤莉雅: 您能告诉我们您在博士论文答辩时的研究课题吗?

博士论文答辩期间,我自信地介绍了我在印度洋构造方面的研究成果。印度洋地区在战略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发展方向,我特别关注了巴基斯坦近海地区—这一中国、巴基斯坦和邻国之间重要的资源勘探和贸易地区区域。

由于我的努力,我有幸在学习期间向美国、德国、荷兰和瑞士的专家介绍了我的研究成果。这段经历激励了后来的学生们,也让我更加坚信将精力投入研究可以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开启新的大门,特别是在中国,这种实践经验尤为重要。

尤莉雅: 在现代社会,“绿色”转型不仅仅是一种流行趋势,更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中国在这方面的主要成就,您有何看法?

中国在实现“绿色”转型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成就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涵盖了从绿色能源到绿色经济的各个方面。去年,中国在清洁能源制造业上投入了高达800亿美元的资金,但全球在其后目标上的投资仍远远未达到每年4万亿美元的需求。据我所知,中国在实现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包括:

可再生能源的蓬勃发展:中国在可再生能源产能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尤其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表现突出。中国在太阳能光伏技术和风电场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迅猛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电动汽车(EV)概览: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其发展态势引人注目。政府的政策导向以及对电动加油站基础设施的补贴和投资,无疑加速了电动汽车的普及进程。

碳中和愿景:中国已作出承诺,计划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一决定凸显了中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坚定决心。目前,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正在积极推行,旨在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为推动向更清洁的能源过渡,政府还制定了宏伟计划,预计在2030年充分开发并利用国内大部分煤炭资源,然后逐步停止使用这些资源。这一战略方针与全球范围内摆脱化石燃料、采纳更可持续能源实践的广泛努力保持高度一致。

植树造林和生态保护:近年来,中国在植树造林和生态保护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仅在2021年,中国就种植了770多万公顷的树木,为防治荒漠化和增强固碳能力做出了重大贡献。此外,中国已建立了12000多个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约占其国土面积的18%,这充分证明了其对生态保护的坚定承诺。这些积极主动的举措表明,中国正致力于通过切实可行的大规模措施应对环境挑战。

循环经济倡议:近年来,中国在循环经济的成就引人注目。在其关键行业中,其回收率已超过90%,这凸显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显著提升和废物的有效减少。政府的政策导向促进了材料的可持续使用,大幅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这一战略不仅将中国定位为循环经济的全球领导者,更推动形成了更为高效和环保的工业格局。这些举措与更广泛的环境目标相呼应,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承诺。

国际合作: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强调了对国际环境合作的高度参与,这一倡议将绿色发展原则纳入基础设施项目种。特别是,这一承诺已经推动建立了100多个绿色“一带一路”示范项目,为伙伴国家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范例,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全球环保发展方面的领导力。这种合作模式与全球范围内实现更绿色、更可持续未来的共同愿景一致,为国际社会带来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尤莉雅: 中国的年轻学者需要具备哪些关键技能才能顺利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在中国,若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年轻的学者必须具备精湛的技术、出色的适应能力和全面的软技能。精通相关技术、坚实的学术基础以及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此外,有效的沟通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持续学习的积极态度,都是提升年轻学者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尤莉雅: 学习中文时您遇到了哪些挑战?您是怎么解决的?

然而,在这个以英语为主的学术环境中,我仍然对学习中文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首先,我参加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入门课程,通过学习基本术语为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我积极主动与当地人进行日常交流,尤其是在购物等场合,这不仅帮助我提高了口语水平,还让我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词汇量。此外,我还与中国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的友好和支持的以我克服语言障碍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这些互动,我现在已经具备了在中国日常生活所需的中文技能,并且整个学习过程非常顺利,没有遇到特别大的挑战。

尤莉雅: 在中国开始职业生涯之初,您会给自己什么建议?

如果让我重新开始在中国的职业生涯,我会采取更为系统和有机会的方法。首先,我会专注于提高中文水平,通过参加语言课程和文化交流活动,迅速融入当地环境;建立与当地社区的联系,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以增强文化理解。此外,我会利用学术和企业领域的资源网络,积极寻找导师和合作伙伴,以增强自己的学术影响力。在此过程中我会特别注重平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发展,确保自己的专业发展更为全面和稳健。我认为,保持对学习的开放态度、勇于迎接挑战以及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在中国充满活力的专业领域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